移动版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400-028-6088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疾病

中医治疗倒经的方法

时间: 2016-11-22 阅读:578 来源:  医学百科
  倒经,病证名。指经血上逆。单南山《胎产证治录》:“有行经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详逆经条。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脏层上皮分化异常相关。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目前,对倒经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原则是,有局部病变就纠正局部病变,多采用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膜异位灶。如无明显局部病变发现,而衄血、吐血量甚多时,可采用单纯孕激素假孕疗法或雄激素治疗,也有人主张长期应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中医治疗
  (一)
  【辨证】肾阴不足,肝气上逆。
  【治法】补肾清肝。
  【方名】顺经汤。
  【组成】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二)
  【辨证】阴虚肺燥。
  【治法】养血清热,调经降逆。
  【方名】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倒经预防
  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并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
  当然病者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
      健康客温馨提示: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祝您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