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028-61300000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中医药 >中医动态

田兴军发表署名文章《统筹规划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

时间: 2020-05-26 阅读:293 来源:  
5月25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统筹规划发挥中医药多元价值》。
 
 
 
全文如下:


 
 
2019 年10 月,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等论述振聋发聩,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医药“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再一次认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近百年来,中医药发展屡经沉浮。进入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医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需要我们再一次去认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习近平同志要求“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我们现在所强调中医药发展要发挥好“五种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即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正是突出了中医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多元价值,发掘中医药这一“伟大的宝库”,重点从健康、文化和经济三处着力。一是中医药的健康价值。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中医优势,弥补西医短板,构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完美医学模式,让中国人享有全世界最好的诊疗服务。二是中医药的文化价值。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发挥中医药独特文化价值,推进中医药的生活方式化,唤醒中国人沉睡的中华文化基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三是中医药的经济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中医药“全产业链”优势,造就潜力巨大的中医药产业。
 
 
研究解决中药质量监管难题
 
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从六个方面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20 条建议举措,针对中医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症下药,实在、管用。其中,我对“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条款印象深刻。
 
当前,关于“中医可能亡于中药”的警钟正不断敲响,近年来,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无序种植,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推进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是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迫切需要。进入新时代,溯源体系建设面临多头分段管理、技术更新快、标准规范少、中药材品种繁多、全程监管难等新的挑战,亟须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下一步,四川省将持续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塑造“四川品牌”,使中医药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将中药材追溯制度纳入《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修订,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将采购可追溯中药材产品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二是建立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从良种繁育、种植(养殖)、采收加工、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包装贮藏运输等五个方面制定技术规范,建立中药产业链全过程的溯源档案。三是推进从生产、流通到质量检测监管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信息平台,满足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需求。
 
 
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完整链条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问题,成立了中医药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两年内两次召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开展了“三个一批”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提升川药品牌。成立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川产道地药材省级标准。成立了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循证医学中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但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与四川中药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体制机制不完善、“九龙治水”的状况仍然存在。产品质量不高、药材种植采挖亟待规范。产业链条不完整、融合度不高。创新能力弱、品牌效应不充分。缺少有市场影响力的大品牌和领军企业。凝聚人才不够、科研水平待提升,中医药成果转化质量、速度与成功率不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作用,对接沟通,整合资源、合理分工,形成推进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完整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落地。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四川省中医药循证能力和传承创新工程建设。拓展中药产业领域,开展油樟等大健康产品研发。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强化质量监管,抓好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切实认识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性
 
中西医并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当前问题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层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切实认识到了“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才可能有具体的正确的行动,才能够真正落实好“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并重,是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坚持、继承、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要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不断放大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这个显著优势。我们在工作中一是要充分把握、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价格形成、医保支付机制。二是要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寻找防治疾病的创新路径和手段,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
 
近年来,四川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按照建高地、补短板的思路,建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稳步推进10 个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100 个县级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促进1000 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设1 万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角。加强中医治未病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治未病、康复、老年病科设置率分别达到98%、94%、74%。二是加大中医药服务医保支持力度。将三级中医医院医保支付起付线下调一档,在基层放开非药物技术疗法限制,对中医药项目提高5%~10%的医保报销比例。推动中药纳入医保目录,2018 年省级医保目录调整品种中成药占全省总量的55.2%。三是大力推进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建成艾滋病、糖尿病等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协作)中心25 个,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病例扩大到年1380 例。主持制订的《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方案》,作为技术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年诊疗量超过2000 例,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诊疗水平世界领先。
 
下一步,四川省将全力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谋划实施一批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重大项目,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实施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疾病康复和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牵头建立医共体,鼓励 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等。
 
 
协调统筹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
 
传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生命力。没有传承,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就没有时代活力。“守正”,就是要遵循规律,挖掘中医药这座宝库的精华,找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把“钥匙”。“创新”,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和阐释,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具体讲,一是管理“守正”。遵循中医药的管理规律,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规政策、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再“以西律中”。二是中医“守正”。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让中医师坚持中医原创思维,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是中药“守正”。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药材回归绿色,迈上无公害的正道。
 
中医药传承发展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协调统筹,形成部门合力。一是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科技、经信、商务、医保、药监等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传承发展中医药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投入机制,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支持。三是要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四是要加大投入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最后,对四川而言,特别要强化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统筹做好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等工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