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028-61300000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医院动态

原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涛及其团队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时间: 2016-07-20 阅读:130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原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涛及其团队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7日上午,在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原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张涛和他的团队凭借“原发性肝组织肝癌局部热消融治疗新策略及复发转移分子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癌,一直是人类健康的“超级杀手”,张涛及其团队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我们主要是用新技术治疗肝癌,即在超声或者CT的导航下,一根直径两毫米的消融针担当‘刺客’重任,针被缓慢插入癌变的肝脏。通电后,‘刺客’的针尖发射出电磁波,使肿瘤局部温度升至70-100℃,从而杀死肿瘤。”张涛说,这种医学新技术,留给病人的伤口只有针眼大小,治疗费用仅是手术费用的1/4。
  医者仁心
  “特别看到一些年轻的生命来求助,我却无能为力时,内心总感愧疚。” ——张涛
  感受患者之痛
  渴望花钱少创伤小技术
  一身戎装,架副金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张涛身上散发着军人知识分子气质。
  他那双纤长的手,曾让不少肝癌患者获得了新生。他的发际线,因为勤于思考,不断向后退。
  1997年,张涛作为人才引进到医院,组建起了肿瘤科。工作中,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患者,因此对他们的感受也最深:一些患者年纪比较大,身体无法承受手术之重;一些患者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动辙几万元的手术费而放弃治疗;一些患者的肿瘤长的位置特别,靠近血管肝管,手术难度非常大,外科医生束手无策,内科医生用放疗和化疗治疗,效果也不行。
  “特别看到一些年轻的生命来求助,我却无能为力时,内心总感愧疚。”张涛说,他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花钱少,创伤小,痛苦小,又有疗效的技术?
  几十头“二师兄”
  为人类救肝奉献生命
  2000年左右,医疗领域出现一种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局部热消融。
  新技术的原理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消融针插入肝癌组织,消融针尖发射电磁波,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局部温度升至70-100℃,进而烧死肿瘤。
  这种技术的出现,令张涛眼前一亮,他和他的团队一头扎了进去,并选择肝癌作为突破口。
  肿瘤科接触的肿瘤很多,为何拿肝癌开刀?张涛给出了一组数据:肝癌的发生与乙肝密切相关,而我国是乙肝大国,全国有近9300万乙肝患者,其中15%即1400万人有患肝癌风险。
  “肝癌患者每年新增35万例,死亡32万例,且呈加速趋势。”张涛说,肝癌发病隐匿,一旦发现大多已经处于中晚期。而且病程进展迅速,如果不治疗,发现病灶后仅9-12个月就会死亡,五年生存率最低,因此肝癌是名符其实的癌中之王。
  “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介入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放射治疗等,除手术外,其它治疗效果均不佳。”张涛盘点着治疗肝癌的手段优劣说,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费用高、肝移植供体稀缺等缺点,且能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不足20%。
  一旦确定好了方向,他们的研究从实验室开始。
  为了研究消融技术,张涛先买来最新鲜的猪肝,在上面穿刺、进行消融实践,研究如何控制消融的范围。他和团队成员发现,在猪肝上进行实验获取一些数据与活体有很大不同。于是,转变实验思路,把实验对象变为活体的狗和猪。
  实验前后进行了一年,几十条狗狗和几十头猪为人类抗癌做出了贡献。后来,这项技术应用到临床。
  患者故事
  “医生曾判我只能活3个月,还叫我换肝,我哪里有钱换肝嘛?微创手术让我活到了现在。”——林昌明
  等死病人修好墓
  消融治疗法让他起死回生
  2016年7月8日傍晚,眉山市某小区厨房内,43岁的林昌明理完菜又在灶台上忙活着,他在为马上念高三的孩子准备晚餐。
  “想都想不到,我能陪孩子这么久!”林昌明说这句话时,脸上写着满满的幸福。
  多年前,林昌明患上乙肝。肝,成了他的心头大患。
  2010年10月的一天,他突然独自跑到医院去查肝。他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检查报告单上写着“肝癌?”的字样。回家后,他憋了一晚上,第二天告诉了妻子杨群英。“还是早期,没关系,我们去医院割了就是。”杨群英安慰他。随后,他们到成都一家医院求医。
  术后,肝腹水半个月不消,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出现肝衰竭。林昌明想到了跳楼。家人见状,赶紧把他拉回老家的医院治疗。“医生说,最多还能活3个月,你们还是准备后事吧。”杨群英请来亲友照顾丈夫,她回到老家,请人为丈夫修墓。
  后来几次就医,医生都说要换肝。“我以前就是一个小会计,哪里有钱换肝。”林昌明说,2011年,他听一个病友介绍,去了原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接受了微创治疗。
  他所言的微创治疗,就是张涛团队搞的消融疗法。杀死他肝上癌组织的,正是那根两毫米的消融针。这几年来,他接受了好几次这样的治疗,一直陪伴在家人左右,管家人的吃喝拉撒。
  解密成果
  新技术新在哪里?它如何实现创口小、费用低和疗效好的目标?
  治癌用微创
  住院费下降72%
  在张涛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支用于手术的针,它的长度有180毫米,针尖直径仅两毫米,连接着细长的管子。这支针,就是用来剿杀癌组织的武器。
  手术时,医生在B超的导航下,将针刺入病人身体,针尖抵达有癌组织的位置。轻轻按一下按钮,电流通过管道进入体内,针尖向四周发射出呈椭圆形的微波,温度升高,杀死针尖周围的癌组织。
  快,针尖十余分钟就结束战斗;慢,也只需要半小时。整个手术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之间就完成了。
  “如果开刀,整台手术至少要花3小时。”张涛说,开刀对病人的创面大,医护人员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对比开刀治疗法,热消融治疗创面小,手术结束后在病人身上仅留下针眼大的痕迹。
  从社会与经济效益方面来讲,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平均住院天数由13.14天缩短为4.29天,下降67%,平均住院费用由近6万元降到1.67万元,下降72%。
  推广应用上万例
  患者生存率大幅提高
  张涛说,目前已经累计对超过200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局部热消融治疗,本项目先后被国内50余家单位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患者上万例。
  经统计,通过这项技术,早期肝癌3年生存率从40%上升至58.7%,中晚期肝癌3年生存率从20%升至39.4%,并发症发生率从14%下降到3.5%。
  对于有些肝功能差或者术后复发患者,经消融治疗后三年生存率都明显提高。对于许多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由于消融创伤小,患者耐受能力提高,亦取得了与小于70岁的年轻患者相近的效果。
  这个技术十余年来的研究,先后得到了16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支持。张涛和他的团队先后举办或参加各种大型会议、学术班,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培养消融治疗技术人才。同时,与国内外一些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肝癌局部热消融的疗效及应用范围,并被国际顶级肿瘤指南NCCN 2015版引用并推荐。”张涛说,他们还在研究如何控制癌复发。
  对/话
  “或许有一天,
  我们谈癌不再色变”
  华西都市报:手术过程中,人体内血管和胆管密布,一旦被戳破,就会导致大出血和胆篓,消融针如何躲避这些障碍物精准抵达癌组织?
  张涛:这需要医生在彩超的导航下,慢慢精准靠近癌组织。我遇到过癌组织位于夹角处,很隐蔽,非常难以抵达。为此,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几次反复穿刺才成功。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最好的操作能让消融针距胆管壁仅5毫米,距血管壁2毫米。
  华西都市报:一根针在体内如何有效控制消融的范围?
  张涛:最开始,我们也在摸索消融范围应超过肿瘤边界多大,才能最大程度杀死肿瘤周边微转移灶而不至过多损伤肝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式,降低烧癌组织的速度,从而控制消融的范围。
  华西都市报: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
  张涛:我们还在研究如何控制烧死的肿瘤不再复发。
  这种技术,还可以推广至治疗肺癌、甲状腺癌、肾癌、乳腺癌等疾病,我们也在为此努力。或许有一天,我们谈癌不再色变。
  新技术原理
  1 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消融针插入肝癌组织
  2 消融针尖发射电磁波
  3 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局部温度升至70-100℃,进而烧死肿瘤
  评/价
  创新性强 临床具有成熟度
  据悉,本项目鉴定专家组成员包括我国肝胆外科之父、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等5名专家。
  一份资料显示,鉴定组专家综合鉴定意见认为:该成果提高了我国肝癌局部热消融治疗水平,促进了微创介入技术创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吴孟超院士也指出,该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充分的成熟度。
  人物\档案
  姓名:张涛
  籍贯:四川内江人
  生于1963年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成都军区总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原成都军区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肺癌联盟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都军区医药科技“十二五”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和军队科研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多项全军医疗成果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