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028-61300000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文化 >中医资讯

中医药行业需要“中医+”思维

时间: 2017-03-29 阅读:647 来源:  健康网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模式及其驱动市场的运作形式、促进传统行业的方法策略逐步成为人们热衷研讨、积极参与、乐于实践的主流创新创业方式。如今,这一风潮也慢慢向中医药行业靠拢、接轨乃至融合。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中医药领域相关工作的经验心得提出了“中医+”思维,旨在为促进中医药进一步回归本色、夯实基础提供思路方法,希望藉此为中医药行业、学科的实力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整个中医学行业,无论从事医史文献、各家学说还是医学经典的学者,不少人乐于以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手段、数据统计、公式定理来包装所学,几乎西医学所依托的自然科学研究方式方法均成为中医中药的主要甚至是全部研究手段。
  何谓“中医+”思维
  中医药学本身便是基于整体观念这一理念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许多时候对于该学科的研究不得不整体考量、全面把握才有利于学科研究和学术发展。基于前述现阶段中医药领域中目能所及的三种主要弊象,笔者提出“中医+”思维,旨在能使中医学回归本色而夯实学科基础。
  “中医+”思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医药学科内部+”,意即整合中医药领域的内部学科,在原有分科的基础上实现学科内部交叉乃至进行必要融合;二是“中医药学+X”,意即实现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交叉,从真正意义上打破学科的传统壁垒,跳出圈子、转换视角来多方位促进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略述如下:
  中医药学科内部“+”
  中医药学分科日久,本源自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需要。但在这一分科情形下却导致诸多从业人员降低自身要求而使个人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呈现碎片化,个人的学术研究也呈现过度专业化的偏隘。据此,笔者拟从教育教学入手,先实现中医药学科内部的整合。
  首先教学上要求一线教师起码以“A+B”的形式展开授课,其中学术骨干甚至要做到以“A+B+C”的形式授课,其意思是中医药学教育工作者起码承担两门以上不同中医药科目的教学工作,即以“A”课程为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同时要担纲部分“B”甚至是“C”课程的教授任务。这一做法从根本入手以教学相长的形式使教育工作者首先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进而逐步避免其知识碎片化和过度专业化。其次,在这一举措影响下,中医药教育者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也因为对整个学科知识掌握的系统化、完整化而具备相对更为成熟、正确的中医药学认识和宏观把握,并进一步激发出更能突显中医药理念思维特色的科学研究及创新的新思路、新途径。
  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想要进一步在应对复杂医学问题上凸显优势、在学科发展推广中乘风破浪,势必需要进行广泛的学科交叉来进行学术研究及传播推广。如:立足系统扎实的中医药学理论知识进一步与自然科学学科交叉以探寻出更为契合中医学特色的科研手段,立足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实现与亚健康学科交叉进行中医亚健康学的研究,立足中医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成分实现与文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进行多层次的复杂性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符合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互联网+”模式的学科推广和发展等。只有实现了广泛的学科交叉、碰撞甚至融汇,才能够使中医药学真正打破固有的传统桎梏而实现突破。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