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028-61300000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名家 >中医资讯

靛玉红 为何能从中药宝库脱颖而出

时间: 2017-03-29 阅读:822 来源:  健康报
  据国外报道,2010年~2015年靛玉红及其衍生物专利已达23项,还不包括此前申请的专利。参加靛玉红研究的国家近20个,研究论文与日俱增,涉及治疗的疾病不断延伸。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双吲哚类化合物,为什么会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获得如此多的专利呢?靛玉红发现前后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且看作者细细道来。
  作用发现有点偶然
  1958年10月,毛主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随之迅速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邀请祖传老中医聂元赏到白血病病房坐诊。1966年,这位老中医运用“泻肝经实火”的治则,用成药“当归芦荟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获得可喜疗效,22例有效率达72.7%,验证了“当归芦荟丸”治疗慢粒的疗效。
  “当归芦荟丸”最早见于金代刘完素(公元1120年~1200年)的医著,由11味中药组成。为探讨该成方的有效成分,中医和西医共同研究,一是加大用药剂量,二是采用减药法。原方为1号方,原方减麝香为2号方,原方减黄连为3号方;后按药性分泻药与不泻药组方,即4号方和5号方。除泻药组不能坚持治疗外,其余组方都有疗效。1971年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迁至四川,在新医院未建成前,与成都中医学院进行协作,继续进行研究。1973年,在2号方基础上,将青黛和芦荟舍去制丸(6号方)治疗6例慢粒,结果无一例见效。临床医生从失败中看到希望,于是将青黛和芦荟制成药丸(7号方),经7例慢粒患者试用,全部见效。
  8年的日日夜夜,多少患者的密切配合,多少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终于将“当归芦荟丸”有效成分锁定在青黛和芦荟这两味药上。1974年7月,经血液学研究所白血病动物模型试验,证明芦荟无效,青黛有效。于是将青黛制成片剂和胶囊(8号方)进行临床观察,治疗15例慢粒,全部有效。
  青黛是由大青叶加石灰炮制而成,成分复杂。通过实验室分析,青黛中含大量无机盐,靛蓝占5%~8%,靛玉红约占0.3%。经白血病模型试验,发现靛玉红有效,靛蓝无效。1977年5月,采用四川中药研究所从青黛提取的靛玉红治疗5例慢粒患者,全部显效;至1979年总结了25例慢粒患者靛玉红治疗的临床效果,完全和部分缓解21例,余下4例也有不同进步,结果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从而肯定了靛玉红是当归芦荟丸治疗慢粒的有效成分。以后又经多家医院400余例慢粒患者的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率达84%。
  靛玉红治疗白血病,国内外文献属首次报道,是一项独创性发明。遗憾的是,当时未申报专利。
  作用机制可能很独特
  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白血病人即使长期口服大剂量靛玉红,也未发现对骨髓和免疫系统有明显抑制,提示靛玉红可能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1999年5月《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Hoessel R等德法英研究人员合成了3种靛玉红衍生物,通过25种不同激酶试验,发现只对5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有抑制作用,是CDK有效的抑制剂。经敏感细胞表型分析,证明其可致包括白血病细胞在内的8种肿瘤细胞停止增殖,凋落而亡。
  除能抑制CDK外,靛玉红衍生物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信号途径等,都有明显抑制或调节作用。这些激酶和信号途径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靶点。
  靛玉红发现带来的启示
  靛玉红的发现和发展至今经历了半个世纪,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
  1.如果当时没有毛主席倡导中国传统医药学,没有医院领导的坚定执行,老中医不可能走进国家级血液病医院开展治疗工作;如果没有西医和中医的密切合作,没有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靛玉红的价值可能难以被发现。
  2.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国外学者就不会知道何谓当归芦荟丸,更不知道靛玉红的治疗作用与众不同,就不会有抑制CDK的发现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研究。所以,中医药宝库属于世界,其价值的挖掘需要国内外科学家通力合作来完成。
  3.靛玉红的发现,临床采用了减药法和按药性分组法,前后试用8方,最后才找到有效药味青黛,然后把作用定位在靛玉红上。现知靛玉红在原方中含量微乎其微,如果当时临床用药不加大剂量,恐怕难有发现。因此,看似偶然,实存必然。靛玉红的成功发掘,确非易事!
猜你喜欢
阅读排行
最新资讯